周鹏飞 官方网站

http://zhoupengfei.zxart.cn/

周鹏飞

周鹏飞

粉丝:400099

作品总数:15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周鹏飞,毛体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继承人,1970年3月生。 1991年入北京大学书法班学习。 1996年至今,在北京总参谋部工作,同时潜心书法和中国画创作,并开始了对古书画的收藏研究工作。 197...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周鹏飞:御风凌云依书隆道

  周鹏飞,1970年3月出生于青岛莱西,先后在青岛警备区、威海军分区、济南陆军学院、总参通信部服役,现就职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系中国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中国马业协会常务理事。著名收藏家、书法家、画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毛体书法传承人物。

  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毛体书法传承人物,是最先提出并践行“毛体书法”这一文化概念的人。

  他的书法作品曾两次被“神舟”飞船搭载过,这特殊的“太空乘客”气势足可舒卷六合。

  他曾代笔补写毛泽东为陕北革命根据地早期领导人谢子长题写的碑文,且毛泽东的后人及有关艺术机构也曾收藏过他大量的毛体书法作品。

  他曾提出过“文温而霸”的艺术主张,这个创作思想在他的毛体书法的延展及后来形成的独特绘画风格,特别是画面的气质上,在作品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和徐建融先生都作了肯定性的定论。

  他就是曾被著名诗人臧克家称之为“摹毛体而形似,而近乎神似者,我所见,仅只鹏飞同志一人”。凡拜读过周鹏飞书法作品的人,都惊叹他已达到与毛体乱真的境界,风骨神兼备然又自有取舍。不求貌似,但求神同,求书法之道,更求伟人之道,尔后在雄浑苍穆的笔意上,把毛体书风作为自己延展的方向和追求。

(一)毛体书风横空耀世

  1970年3月,周鹏飞出生在青岛莱西市一个书香世家。同年4月24日21时35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向全球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进入了太空。许多参加卫星研制任务的同志激动得热泪盈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当年,曾有人提议在“东方红一号”卫星里镶嵌毛主席像章,以表达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可是,出于技术限制的考虑,像章很有可能影响卫星上仪器的正常散热,于是周恩来否定了这一提议。

  2011年11月21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行“神舟八号”返回舱开舱仪式。工作人员从航科集团副总经理袁家军手中接过包裹着红布的开舱“钥匙”,乘坐小型云梯来到“神舟八号”返回舱上方。身着连体白色防静电服的工作人员从云梯跨步站立在返回舱顶部,从外向内打开了舱门进入舱内。大概三四分钟后,工作人员双手将一件件太空邮局的专用白色邮包高高举起,伸出舱外……

  21个包裹每个大小都不一样,包括作物种子、试管苗和微生物菌种、书画作品等8大类123种。在开舱现场,毛体书法家周鹏飞正在翘首以待,因为在“神八”返回舱内,有他的毛体书法作品“九天揽月”。“神八”飞天前,国家有关部门曾考虑飞船搭载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后在审查中被否定,但认为应有一个毛的概念带上天,最后选择毛体书法。在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词中,赋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绝句。据负责“神八”搭载物品的有关人士介绍,“神舟八号”搭载书法家周鹏飞的毛体书法作品《九天揽月》,是继1970年“东方红”卫星太空播放《东方红》歌曲以来,传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航天情怀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对毛泽东主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伟大夙愿的美好再现和最佳诠释。

  时隔一年,2012年6月29日上午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着陆场。同时随搭“神九”飞驰宇宙13天、同时返回地面搭载的珍贵物品中,有周鹏飞书写、并周经纬(周鹏飞的父亲)刻成匾额的书法作品“谈笑凯歌还”。

  两幅作品分别搭载“神八”、“神九”上天,而且书法作品内容又同出自伟人毛泽东的同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着实让周鹏飞自豪:“主席的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有前瞩性,‘神八’九天揽月,‘神九’谈笑凯歌还,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突破7000米海试下潜深度,标志着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我很幸运,‘神舟’飞船两度搭载我相关题材的毛体书法作品。”

  周鹏飞很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周成章就教他读书的方法。他回忆起祖父的时候说,“我很早就认字,祖父教我的字都是繁体字,我小时候看的书都是竖版,自后往前翻。祖父有一本《孙子兵法》,说不能让我看,于是我偷着看,长大后我才知道是他当年有意让我偷着看——书非借不能读。”

  在中国历史上,繁体字作为标准汉字使用了2000多年,它除了作为文字书写符号具有实用性,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必不可少的线条造型,章法布白的形式和内容更具有艺术性。2000多年中,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写下的精美书法作品,流传下来,成为后人学习、借鉴,研究传统书法的珍贵资料。而今,一些书者因为没有古文功底,不认识繁体字,把书法理解为写字,甚至只是反复书写某些字句,其作品难免有形式而没艺术,书味欠佳,而书法的最高成就非是技法的成熟,而是能够通过对书写对象的文化内容的理解,用书法的各种笔法相互作用,而延展书写对象的意境与空间。周鹏飞自幼读古书、学习繁体字,为日后研习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简体汉字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倡导实施的新的统一的汉字字形。但是,在书法作品中还是广使用繁体字,古人造字时即有审美含义。除了练习阶段所参照的各种古代字帖均是繁体字的书写,许多繁体字由于笔画众多而显得字体结构丰满充实。也由于繁体字源远流长,它以慎密的结构、优美的造型,更重要的是意象的体现,深受广大书家的厚爱。周鹏飞认为,书法艺术应该给繁体字一定的空间。

  在中国的众多艺术门类中,书法以其特有的文字特点传承于今,成为人们修身养性、以笔墨拓宽内心世界的首选。小时候,周鹏飞爱养花,他说:“我养月季多一些,为了使月季花更丰富些,我自己尝试过给月季嫁接”。最终,周鹏飞有关花的特殊嫁接失败了,但是他在书艺上的“嫁接”成功了,正因为他采百家之长成就了自己。他研习书法艺术,并在其中找寻着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契合点。

  毛泽东的书法蕴含着磅礴的豪情、恢宏的气度、丰饶的人生内涵,以及浓郁的书卷味和诗人敏锐的才华……这一切都充实在其飞舞的笔墨篇章中。自毛泽东的狂草作品中能感受到一代伟人纵横潇洒、气吞山河的书艺风采。很多人受周鹏飞的影响,开始练习和临摹毛体书法,现在已是蔚然成风,从毛体书法的首次提出、践行到今天,毛体被学术界的认可,周鹏飞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周鹏飞临摹毛泽东的书体笔意,得其形传其神,生气勃勃,溢于字行间。

(二)灵气凝辉岁月流金

  周鹏飞行书学习何绍基的墨迹,进而临习祝枝山的草书,后又迷上了怀素的狂草。1987年,有人说他的字像毛泽东主席的字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周鹏飞决定以毛体为突破口,每日笔耕不辍。渐渐地,他被毛泽东书法的潇洒、超逸、刚劲、有力的笔锋所吸引,一发至今。

  为此,他与毛泽东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周鹏飞临习毛体,不分昼夜不避寒暑,如痴如醉。慢慢地,他写出来的作品富有节奏韵律感,刚劲有力,浓淡相间,起伏有度,并从毛体书法悟到老一代革命家的丰富的人生历练与智慧的高度结合,进而塑造出伟大的人格。

  1988年,一个朋友的父亲去世,而这个朋友的父亲与著名诗人臧克家是老朋友。于是,臧克家请周鹏飞的朋友去北京作客。“他的朋友没有路费,便请他代朋友去。他很高兴,可以见到大诗人。到了北京,臧克家还以为是他老朋友的儿子。老先生问他是干什么工作的,他说在学主席书法。一说到毛主席,老先生很激动。”回忆起当年与大诗人见面的情景,周鹏飞一脸的兴奋。臧克家先生对周鹏飞的教诲是:如果你要搞艺术,从我臧克家身上学“激情”二字足矣。

  诗歌创作需要激情,没有创作激情是写不出、写不好诗歌的。激情燃烧,成就了诗人臧克家。也由于对于激情的深刻理解,成就了周鹏飞。的确,在书法创作中,也必须有激情,用一种情绪化的感情去写。周鹏飞的书法大气磅礴,凝重而飘逸,在行云流水的挥洒中彰显出他的豪迈激情。于他,酣畅淋漓的不只是墨汁的律动,还有激情四射、笔势毫锋。

  为了提升周鹏飞的艺术视野,臧克家先后引荐他拜访书法家沈鹏与诗人艾青。一天,周鹏飞带着一本《艾青诗选》和一幅临摹的毛体书法叩访艾青。周鹏飞刚刚展开自己的作品,艾青惊喜地喝彩:“国宝!仿得太像了!”自此,周鹏飞成了艾青家的常客。艾青临去世,还留了半块墨送给周鹏飞。“艾青对我的影响是诗境的意造,他的诗充满了辩证。”艾青的诗作不仅滋润了周鹏飞的诗世界,而且丰富了周鹏飞的书法艺术生命力。当然,艾青注意意象的捕捉,诗意含蓄,绝少直抒胸臆之作,这方面对周鹏飞业余写诗也影响不小。

  周鹏飞在北京求师访友,虚心求教,书艺大进,功底深厚,笔法精熟流畅。1991年,臧克家与艾青把周鹏飞推荐给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在吴树青的力荐下,周鹏飞到北大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学习。

  当年衣食没有着落的毛泽东21岁那年因人引荐进入北大当上了图书管理员,而今21岁的周鹏飞揣着初中文凭进入了本科生才能进入的北大书研班。周鹏飞说“李端昌是我研究班上的同学,当时他60多岁,笔法很正,但是他写字不让人看。我就住在他的上床,经常假装感冒,偷看他写字。有一天下午,我把上午偷学李端昌字的内容写好后铺展出来让大家看,他很为我的悟性吃惊,并懊恼的说道:我的笔法被人偷去了。”周鹏飞的毛体书法达到了挥洒自如,神似又乱真的程度。臧克家欣然题词:“摹毛体而形似,而近乎神似者,我所见仅只鹏飞同志一人。”中国书协副主席佟韦评价道:“出古入新,大气磅礴。”艾青先生、谢冰岩、欧阳中石、沈鹏、薛永年诸书坛前辈亦题词赞之。

  1991年10月16日,周鹏飞得到艾青、臧克家及毛岸青、邵华等人的支持,成功在中国书画研究院举办“周鹏飞仿毛泽东主席书体作品展”,这是全国第—个毛体书展。此后,中国书法界对毛泽东的书体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毛体”也自此正式进入中国文化的历史洪流中来,这一点,周鹏飞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中共中央原副主席李德生将军出席了“周鹏飞仿毛泽东主席书体作品展”开幕式,并剪彩。期间,李德生为周鹏飞的毛体书法所吸引,悄悄地把周鹏飞拉到一边:“你当兵去吧?”周鹏飞表示感谢,并说自己考虑一下。成功临摹毛体书法后,周鹏飞成了人们瞩目的特殊人才,许多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后,他在李德生和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迟浩田的推荐下选择了军营。

  这年12月,周鹏飞穿上了军装,成为青岛警备区的一名战士。入伍后,绿色军营给了周鹏飞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广阔天地。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了部队,走边防、上海岛,把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墨迹写遍军营。周鹏飞在火热的部队生活中放飞自己的理想。

  1993年12月26日,周鹏飞书法展在山东省美术馆举行。同日适逢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民子弟兵”等栏目对周鹏飞的毛体书法予以专题报道。从此,“中国毛体书法第一人周鹏飞”的消息不胫而走。1993年上海美术馆、1995年深圳美术馆,2000年军事博物馆,2011年青岛博物馆都成功的举办了个展。


(三)书法与浩然正气的相互熔炼

  毛泽东的书法久负盛名,造诣精深,是自怀素以来我国草书艺术的又一高峰,蕴含着一代伟人勇于开创天地的恢弘气度。据周鹏飞研究,毛泽东的草书源于张旭、怀素,风格独具,笔墨潇洒淋漓,布局严谨,用笔恣肆,浑然天成,遒劲刚健,纵逸奔放,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了宏伟的篇章。“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在周鹏飞眼里,毛泽东的草书艺术大气磅礴,天马行空,每幅书法作品充满了果敢自信,大无畏的革命豪情。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周鹏飞从小受祖父影响,接受书法氛围的熏染,对书法练习有着特别的兴趣,后来根据自己的笔性确定以毛体为学习突破口。从学习毛体草书之日开始,周鹏飞就不是简单的一字一画地去临摹,而是去领会一代伟人的精神气概和创作意境,“看过很多遍后,直到有撼天念地的激情之后,便提笔而泻之于纸上,正如卫夫人书论所言,夫书者也,欲书先其怀抱,任清资性,然后一决于书,这便是他所理解的书法写作过程的前期准备过程的真实写照,不能一味求个性而放弃传统文化的综合修养便是个性的基础,修养的高低便是水平。

  书法是综合修养的载体,书法背后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周鹏飞爱书法,爱的也是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从毛泽东的草书中看到的是,这位伟人是把一篇字当作一个字写,一气呵成地抒发豪情壮志,整体感于诗的视野高度,正如读他的诗以背负青天朝下看。

  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东山书院(东山高等小学堂),常临摹王羲之《十七帖》和学院附近东台山凤凰寺所藏清代湘乡书法家萧礼容碑,字字写得很有功力,尤以草书为精妙。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1927年11月,毛泽东上井冈山,在江西宁冈县砻市创办了第一个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笔墨纸张比较缺乏,有一次,一个学员提出用柳枝烧成炭可以写字,毛泽东在青石板上试了试,软硬适度,写出来的字还挺清晰。毛泽东满意地说:“倒真像墨笔哩!”他说,“敌人越是封锁,大家的办法就越多。看,封锁得同志们用木炭树枝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沙滩上写字。这种笔墨纸张是用不完的。”

  毛泽东走到哪里都在研究学习书法。当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毛泽东身边。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写字,并且经常阅览法帖。当时延安的老百姓知道毛泽东喜欢练书法,为表示对他的敬意,特地用一块古砖刻磨成一方砚石,送给毛泽东。可惜,这方砚台在后来转移时丢失了。爱好读红色书籍的周鹏飞阅读过大量的有关毛泽东的传记与毛泽东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他认为毛泽东在这个时期的书法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行草为主,用笔恣肆,刚劲挺拔,大气磅礴,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为此,周鹏飞主要学习、研究延安时期的毛体,对毛泽东书法的章法、结字、题款都精心研究,熟记在心。

  在毛泽东丰泽园故居的书房里,至今仍然存有毛泽东读过的大量字帖和书籍。其中有规整秀丽、形意翩翩的汉代隶书,又有妍美流畅的“二王”法帖;有厚重雄劲、气势磅礴的楷书墨迹,也有逸势奇壮、应手万变的“狂草”,还有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宋徽宗“瘦金体”法帖;不但有中国历代名家的墨迹、法帖、碑文拓片,还有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著作。因此,毛泽东可以说是“神游书海,目览千帖。”周鹏飞边领悟边实践,向未曾谋面而日夜神交的书法大师领悟着其翻云覆雨的笔锋锐势,曾写诗句以咏怀。

  在中国书法中,毛泽东最喜爱的是草书。而在草书中,毛泽东又最喜欢怀素。毛泽东对怀素的《自叙贴》、《论书帖》、《苦笋贴》等百读不厌,爱不释手。1974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访华时,毛泽东在书房里接见了他。亲切交谈之后,还特地赠送给他一本自己喜爱的《怀素自叙帖真迹》,大平正芳十分高兴。

  艺术的力量是神奇的。当一个人真正发自内心地景仰并热爱一门艺术时,便有了为这种艺术献身的激情。周鹏飞钟情毛体书法,并致力于弘扬和光大毛体书法艺术。他将毛体书法和自己的性格与笔法相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气酣势壮,圆转活脱。逐渐形成自己“温文而霸”的艺术风格。

  爱好文史的周鹏飞敬佩毛泽东阅读法帖的勤奋,以他为心中的偶像或“书圣”,学习他广泛阅读各种字帖,分析各书家的长短,体其风貌,察其用笔、结构、章法等,吸取其精髓,以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周鹏飞收藏大量的毛体书法版本,依此作为自己学习的材料,随身携带,时常翻阅,认真观赏琢磨,潜心学习。

  毛体书法寓柔于刚、寓方于圆,藏正于斜、藏静于动,既对立又和谐、既丰富又鲜明,狂放而不失法度、潇洒而不失真功、险峻而不失庄重,极富创造和革新精神,亦书、亦画,亦情、亦景,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和精神灵感。周鹏飞认为,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充满了辩证法,无论是字的结构或笔划或笔势或布局上,都是一个整体,对立而统一,结构有长短、笔划有粗细、笔势有动静、布局有疏密,整个作品协调统一。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周鹏飞从过去一味的临习逐渐过渡到创作,提笔于案时,毛泽东那壮丽的诗词荡漾心中;笔走龙蛇时,领袖的风采仿佛展现在自己的眼前;收笔谨慎,那一个个跃然纸上的字符,饱含他对伟人的怀念和尊敬,更重要的是没有停留在神似的范围内,而是在结合古代书法的不同特点融会贯通,逐渐融入《怀素圣母帖》、《食鱼帖》,以及章草的笔势,而力求飘荡而不失浑穆的自我书风与艺术个性。

(四)道镕万法

  谢子长是同刘志丹齐名的西北革命根据地重要的创始人,是陕北红军的缔造者之一。1934年8月26日,谢子长在指挥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中负伤,因伤势恶化而于1935年2月21日逝世,年仅38岁。为了防止敌人乘危袭击,党组织决定将谢子长的遗体秘密埋葬在安定县李家岔镇阳道峁山凹。为了纪念谢子长,1935年5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改安定县为子长县。

  1939年8月,谢子长的家乡——刚刚由安定县改为子长县的人民,要为英雄修建烈士陵墓,有关部门找到毛泽东,请他为谢子长陵墓题词,同时题写碑文。毛泽东听了汇报后,二话没说就挥笔写下了“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的题词和“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之墓”的碑。还欣然命笔,写下了《谢子长生平事略》长达300多字的碑文,以表示对谢子长的纪念。1946年2月17日,谢子长的遗骨由枣树坪迁至齐家湾埋葬。毛泽东又一次为谢子长陵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毛泽东的两次题词和碑文,言简意赅,总结了谢子长光辉、战斗的一生,赞美了谢子长的事迹将永留人民心中,他的事业将永远被中国共产党继承下去。

  1947年,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进犯陕甘宁边区时,将陵园全部毁坏,夷为平地。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拨款在陵园原址重新修建陵园,1954年竣工。可是,由于毛泽东题词的有关原作已失,碑被胡宗南破坏,碑文一直无法重刻。

  1993年,谢子长的儿子谢绍明辗转找到周鹏飞,请他为父亲用毛体写碑文。周鹏飞一听事情的原委,说:“写可以,落毛泽东的款我不能落。”次年3月,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周鹏飞用毛泽东书体为谢子长补书碑文,并直接落毛泽东书款。这是国内唯一一块以毛泽东名义代笔的书法作品。

  毛体书法得心应手之后,周鹏飞“致力于寻找自己艺术元素,根据自己的禀赋和笔性博取诸家的书法特点,逐渐形成其独特的书法体貌,以至于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对周鹏飞直言:“你的书法得到了我父亲书法的英气,但你的字很雍容,这便是周鹏飞所求的艺术风格,他说艺术当随时代,老一代革命家经过艰苦的奋斗,建国到兴国,今天我们可以迄立于世界之林,代表这个时代的书风就要雍容富态,笔墨当随时代,万古不变之桓律也。”

  草书较之于其他书体有更强的抒情性和韵律感,对此周鹏飞颇有心得。他深受精研民族音乐、在草书上颇有造诣的恩师蓝玉崧的影响。蓝玉崧从事民乐教学数十年,其高屋建瓴的美学思想、海纳百川的博学精神、开放的艺术思维,对传统以及现代音乐前瞻性的品鉴,深深影响了几代民乐人。“蓝玉崧是音乐界的大家,他与蓝先生交往20多次,可是他从不跟他讲书法,讲的全是音乐,是节奏、旋律或音感,讲音乐与演奏的关系等,告诉我的是书法之外的音乐于书法的关系,让我知道书法的创作状态很重要。”为此,周鹏飞尝试着把乐感用于写草书,注重左右上下的呼应,又添入宋元尺牍的神韵,让书体长长短短,和谐统一。

  书法与音乐,是两个不同的艺术范畴。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人类面对宇宙万事万物的心灵感动和准确表达。音乐是“时间艺术”,顺时序展开,随时序消失。书法是“空间艺术”,书者即时的心情由所书内容承载在书法语言的点、线、面的交合,有节奏、有时序地呈现。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沃尔特•佩特所言:“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周鹏飞自蓝玉崧教授这里感到了书法的音乐境界。

  节奏、旋律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音乐美的重要因素。书法和音乐一样,也讲究节奏和旋律。在周鹏飞看来,书法家笔下的点画线条,形态上有起有伏,有收有放;力度上有强有弱,有刚有柔;速度上有急有缓,有断有续;感情上有紧张有松弛,有高潮有低潮,完全与音乐相同。音乐中有休止,乐段与乐段之间有间歇,书法作品也是如此,通过字里行间的布白笔笔画上的继续,来达到这种休止和间歇。一幅用笔抑扬顿挫、用墨淋漓生动、点画结体和谐统一的书法作品,犹如一曲余音绕梁的美好音乐,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书者线条与线条连接的长度和间隔,正如音乐的拍子。节奏的变化反映在书法中,就是速度。周鹏飞运笔中的速度,联系线条的节奏感,似乎在运一种气,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调动旁观者无声而有感的视觉通向内心听觉的音乐。在记者眼前,他俨然一位纸上音乐的特殊演奏者或纸上的无声歌者。在这里,书法与音乐不分家,书法是凝固了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着的书法。

  军人要求坐姿端正、挺拔,要求步调一致。长期的军旅生涯,深深地影响着周鹏飞的书法风格,无论是单个字还是整幅作品的完整性都演绎他的逻辑学素养和“步调一致”的军人作风,显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五)墨外华滋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至理名言。北宋文学家苏轼则曰:“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一个人的气质、胸襟、情怀和学养,都将以书法的形式凝固在纸上。书法正是通过精深的形象思维,把各种事物美的特征,如线条、结构、姿态、风度外化在宣纸上。周鹏飞深谙,书法如果只讲字内功夫又是不够的,还必须强调字外功夫。字外功夫表现书法家的性格、情绪、人生态度和文化修养、艺术品味等等,这些正是形成书法多种风格、流派的基础,是书法多样性、丰富性,具有打动人心、震撼人心力量的艺术魅力所在。

  一个只会抄写而无创意、无文化的人,只能称作“经生”、“写生”或“字匠”,与真正的书法艺术无涉。学书的外在磨练、积淀越多越好,书法的格调就会越高,包容越大,内涵越深。强调“字外功夫”的周鹏飞十分注意多方知识的积累,他爱读书,爱学习哲学,爱写诗,爱音乐,爱画画,爱交朋友。“字外功夫”于周鹏飞而言,是对书法学习和创作一种不可或缺的钙质补养,一种发轫于艺术营造的精神酵母。他不断地修炼自己,在积淀中提高。

  毛泽东传记和诗词等大量的红色作品,周鹏飞百读不厌,触摸伟人的心灵世界,研究伟人作品的写作背景。辩证法于周鹏飞是一种精神滋补品,指导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从艺。在研习书法过程中,常用此法寻找艺术规律看到一些重要的关系:心绪与气韵的关系、外拙内秀的关系、刚与柔的关系、雅与俗的关系,等等。周鹏飞潜心研究毛泽东书法几十年,悟其真谛,形神兼备,把毛泽东的书法风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独具风采。

  周鹏飞在深入钻研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书法艺术的同时,又研习八大山人大写意画的绘画艺术,形成诗文书画齐头并进的路数。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直承晚明清初的各性派诸家,并有选择地吸取传统精髓。2003年,他创办北京燎原堂艺术馆,向社会展示所藏古书画及自己新作。有评论家说,筑基于八大的精练蕴蓄,融入徐渭的恣纵放逸、石涛的精神灿烂、齐白石的气厚笔酣、李苦禅的自然朴茂,旁参北宋山水的瑰伟、浙派山水的气势、指头画的刚健与拙趣,加上直指传统奥秘的题跋,已形成了出入前人的自家追求。

  “丹青难写是精神”,艺术家的精神是靠艺术家全方位的修养悟得的。为了求得“神韵”,周鹏飞常常面对自然,静观思索,默识心记,创作时景在心中取舍,物在笔下再造,把自己心中的山川景物、胸中的造化万象一挥而就,形成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

  读书、写作、游历、修养等等会强化周鹏飞对真善美的追求、发现、摄取,会窥见、领悟艺术王国的曙光,触发他对事物的哲思和理念,会养成苦苦求索、锤字炼句、扑捉诗意的习惯。他曾诗曰:“大风起兮文心扬,气壮胆兮眼放量。掷笔吸尽三江水,试翻翰海滔天浪。”他的诗作霸气十足,想象浪漫,文辞华美,有毛诗风格,一如周鹏飞的书法如风云涌动、龙蛇奔走,神气发扬而精骨内蕴,震动书坛。

  书画均由心而生,体现的是对生活、历史、文化、艺术的理解。周鹏飞有一首题画诗曰:“作画从来不按谱,兴随意走笔墨舞。好似偶然一为之,长笔大墨全是诗。”他既把草书的点画使转发展为描绘一定意象的笔墨,又丰富了用墨技巧。他在笔墨意境和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上独具风格。

  书法与诗歌,书法与绘画,书法与音乐,诸艺不同,而流同源。诗文与书、画、乐,固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须注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讲究跌宕起伏的节奏、韵律,都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气氛、场景、意境。书法,是写字,但不仅仅是抄书写字,它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作支撑,以高尚的思想、人格、品行、追求做灵魂。周鹏飞的成功在于善于吸收不同艺术门类的精髓为自己所用。书纳万象,字内含情,全得益于他的字外功夫。他把自已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对社会人生的感受通过纯熟精湛的技法在宣纸上表现出来,书中蕴理,借书抒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著名书画评论家薛永年说:“周鹏飞是个奇才,于书于画以及鉴藏古书画都有很高的悟性”,“他不仅练成了一手形具神生的毛体,而且也在很高的起点上开始了博取诸家的书法创作,逐渐形成了其厚重稳健的个人书法体貌”。周鹏飞没有满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在研习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他逐渐参悟到人生的大境界。而这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也使他的书法技艺挥洒自如、笔达天地。或许这就是书法与人生的互通之境。

  参访侧记:

  采访期间,周鹏飞应约挥毫献艺。只见他凝神屏气、放笔疾书,洁白的宣纸上,笔锋如龙蛇游走间,一幅形神俱备的毛体书法佳作惊现眼前。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像,毛泽东那些著名的诗词在豪端汩汩流出,在他的纵情挥洒中变为一幅幅奔放洒脱、神采飞扬的书法作品。

  2011年,为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珍贵历史影像和当代毛体书法的艺术风采,回顾和纪念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宏伟事业,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在全国政协礼堂联合举办了《“伟大的历史记录”——侯波、徐肖冰摄影作品展暨当代周鹏飞毛体书法作品展》,周鹏飞的毛体书法好评如潮。

  “云窗飘诗料,溪声潺古桥。雾埋千山色,一峰举僧高。”“天凝苍翠披峨嵋,泉声逶迤锦花堆。云漫古桥渡闲影,不是东坡更似谁。”……周鹏飞业余写了数百首古体诗,绝大部分作品中诗中有画,意境优美,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赏心悦目,玩味无穷。他弄墨舞文,功夫了得,读其诗,种种境界令人心向往之。